回首2018,平昌冬奥会已通过5G技术实现360度实时高清直播,上海市大力推动智能联网汽车发展并发放首批牌照,提供基于位置服务的共享经济风靡全球……近年来,移动通信网络和物联网应用正处高速发展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服务日益丰富,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企业商业运营模式乃至人们每一天的工作生活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被连入物联网,数据量也产生了指数级增长,云端传输、数据处理和决策面临重大挑战。由此,“雾计算”技术应用而生。
相较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云计算”,“雾计算”的概念稍显陌生。IEEE会士、全球首个雾计算实验室负责人杨旸博士在近日的IEEE年度媒体交流会上,向参与者们对此进行了生动的讲解。雾计算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中分散存在的计算、存储、通信和控制等能力,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和协同服务架构以实现更短的服务响应时间、更强的本地化计算能力、更少的数据传输负载、更安全的分散式服务架构、以及更快更精准的分析、决策和控制。杨旸博士介绍:“在数字化和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智慧城市中,从产业领域的工业控制系统、智能电网、物流系统,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无人驾驶、智能服务机器人,人们对数据处理和决策的速度要求会越来越高。在雾计算技术的加持下,生产效率和用户体验都将被大大提升。”
火灾救援机器人就是雾计算应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机器人进入救援现场,第一步要做的是激光扫描现场地形,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建立现场地图,最后才能进行搜救行动——如果完全靠机器人自己来处理这些任务,就会浪费宝贵的电池电量和救援时间;如果传送到云端进行处理,又难以及时作出响应和决策。这时,在救援现场附近临时布置的雾计算节点,就可以发挥及时响应、提供更强大信息处理能力的作用。“每一台本地化智能联网设备都可以成为潜在的雾计算节点,比如智能手机、智能电脑、智能汽车,”杨旸博士解释到,“当前,雾计算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我们正在努力推动解决如何在雾计算节点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如何推动节点间的充分资源共享与复杂任务的公平分配,如何在云、雾、边缘等多层次架构间实现高效通信和紧密协作。”
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人员组织,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通过不断推动前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造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雾计算领域,IEEE在2018年8月发布了全球首个雾计算参考架构的国际标准(IEEE 1934),并积极推动开发雾计算节点设备。作为IEEE会士,杨旸博士在2018年6月组织了全球首次IEEE雾计算暑期班,并通过实施雾计算实验室的多个项目,不断推进雾计算技术在智能驾驶、机器人、智慧楼宇、智慧电网等多领域的应用。
杨旸博士表示:“可以预见,随着雾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和普及应用,智能物联网将越来越便捷、高效,雾计算将和云计算互补协作,为每个人提供触手可及、无处不在的智能服务,为万物互联的智能城市注入发展动力。” 展望2019年,IEEE将继续走在全球科技业界前端,推动雾计算、智能制造等多领域的技术革新,为人们带来更便利、更美好的生活。